雖同時期之人多言鬼神、術數,當時漸有一些有識之士不信此說,對之以"敬而遠之",如混沌之中望見曙光:
國將興,聽於民;將亡,聽於神(《左傳‧莊公三十二年》)
薛征於人,宋征於鬼,宋罪大矣(《左傳‧定公元年》)
更有甚者,春秋時有人本主義思想的抬頭,重視人的價值,認為社會制度是人且為人所設,以別於早前制度自天而定的說法:
夫和生實物,……以他平他謂之和,故能豐長而物歸之,……是以和五味以調口,剛四肢以衛體。......故王者居九畡之田,收經入以食兆民,周訓而能用之,和樂如一。夫如是,和之至也。(《國語‧鄭語》)
他即是另一種東西。此說為支持禮樂制度繁盛的原因。《左傳‧桓公二年》:
夫德,儉而有度,登降有數,文物以紀之,聲明以發之,以臨照百官。百官於是乎戒懼,而不敢易紀律。
此說禮樂制度的目的乃是令臣下戒懼。
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
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
孔子同時或以前時人的宗教及哲學思想 - 鬼神
今本人將注意力轉往哲學層面。論中國哲學,多以孔子為始。但這並不代表前時代裡並沒有任何宗教及哲學思想的萌芽。以鬼神論之,時人以為萬物均有鬼神統治。《國語‧楚語下》:
(巫)是使制神之處、位、次主
巫師需安排眾神之主次位置,可見神之多。
民是以能有忠信,神是以能有明德,民神異業,敬而不瀆,故神降之嘉生,民以物享,禍災不至,求用不匱。
神為一有人格之神,能憑喜好降福、降禍。
後雖"天"、"帝"等一神論漸興,但多神論並未消滅。《國語》、《左傳》多處言及神。《左傳》及《墨子‧明鬼篇》論及鬼。
(巫)是使制神之處、位、次主
巫師需安排眾神之主次位置,可見神之多。
民是以能有忠信,神是以能有明德,民神異業,敬而不瀆,故神降之嘉生,民以物享,禍災不至,求用不匱。
神為一有人格之神,能憑喜好降福、降禍。
後雖"天"、"帝"等一神論漸興,但多神論並未消滅。《國語》、《左傳》多處言及神。《左傳》及《墨子‧明鬼篇》論及鬼。
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
中國的金融特色 - 公廨錢
從隋唐開始官方開始經營高利貸行業,為之公廨錢。隋朝時官方有意推行,但終未成為政策:
先是京官及諸州,並給公廨錢,迴易生利,以給公用。十四年六月,工部尚書蘇孝慈等以為,所在官司,因循往昔,皆以公廨錢物出舉興生,惟利是求,煩擾百姓,奏皆給地以營農,迴易取利皆禁止。(《隋書‧食貨志》)
隋代有意推行之公廨錢用作辦公費用,但唐代真正推行時變成了官員薪俸的一部份。唐太宗時此制度得以完善化:
陛下近許諸司令史。捉公廨本錢。諸司取此色人。號為捉錢令史。不簡性識。寧論書藝。但令身能估販。家足貲財。錄牒吏部。使即依補。大率人捉五十貫已下。四十貫已上。任居市肆。恣其販易。每月納利四千。一年凡輸五萬。送利不違。年滿受職。(《唐會要》)
此為褚遂良之諫言。從此可見太宗強迫貸款予富豪,號為「捉錢令史」,一年貸於四萬錢以上,五萬錢以下,每月納息四千,息率幾達百分之百。一年納滿五萬錢息者即可為官。褚遂良視之為賣官鬻爵。在此制度下:
州縣典吏捉公廨本錢者,收利十之七,富戶幸免徭役,貧者破產甚眾(《新唐書‧食貨志》)
此制度有兩大敝端:一是造成階級對立;富戶接受官方強迫高利貸得免徭役,貧戶則多以破產收場。此可能是因為富戶能將高利貸轉嫁予貧戶。二是影響工商發展;官方高利貸帶動市場利率上升,令貧戶破產,亦打擊工商業投資。
先是京官及諸州,並給公廨錢,迴易生利,以給公用。十四年六月,工部尚書蘇孝慈等以為,所在官司,因循往昔,皆以公廨錢物出舉興生,惟利是求,煩擾百姓,奏皆給地以營農,迴易取利皆禁止。(《隋書‧食貨志》)
隋代有意推行之公廨錢用作辦公費用,但唐代真正推行時變成了官員薪俸的一部份。唐太宗時此制度得以完善化:
陛下近許諸司令史。捉公廨本錢。諸司取此色人。號為捉錢令史。不簡性識。寧論書藝。但令身能估販。家足貲財。錄牒吏部。使即依補。大率人捉五十貫已下。四十貫已上。任居市肆。恣其販易。每月納利四千。一年凡輸五萬。送利不違。年滿受職。(《唐會要》)
此為褚遂良之諫言。從此可見太宗強迫貸款予富豪,號為「捉錢令史」,一年貸於四萬錢以上,五萬錢以下,每月納息四千,息率幾達百分之百。一年納滿五萬錢息者即可為官。褚遂良視之為賣官鬻爵。在此制度下:
州縣典吏捉公廨本錢者,收利十之七,富戶幸免徭役,貧者破產甚眾(《新唐書‧食貨志》)
此制度有兩大敝端:一是造成階級對立;富戶接受官方強迫高利貸得免徭役,貧戶則多以破產收場。此可能是因為富戶能將高利貸轉嫁予貧戶。二是影響工商發展;官方高利貸帶動市場利率上升,令貧戶破產,亦打擊工商業投資。
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
南北朝的「碓」和「邸」
上文提過南北朝官商勾結嚴重,很多高官均是大商家。前文所舉例子多是貿易方面,其實他們於服務業亦有染指。「碓」是指水磨穀物、磨麵的器物。由於此碓雖截取水源推動,妨礙灌溉,常為朝廷所禁:
司農王恩宏,作水碓,免歸田里 (《魏略》)
故此只有特權階級才可作水碓。此水碓晝夜運轉,利潤很大:
司農王恩宏,作水碓,免歸田里 (《魏略》)
故此只有特權階級才可作水碓。此水碓晝夜運轉,利潤很大:
性好興利,廣收八方園田,周遍天下。積實聚錢,不知紀極(《晉書‧王戎傳》)
此外,「邸」亦是時人常用之生財方法。「邸」似為放貸之場所。試看梁武帝時臨川王蕭宏之邸:
宏都下有數十邸,出懸錢立券,每以田宅邸店懸上文券,期訖便驅券主,奪其宅。(《南史‧蕭宏傳》)
此情況為一常有現象,即凡高官必有從事。故徐勉誡子曰:
所以顯貴以來,將三十載,門人故舊,亟薦便宜,或使創闢田園,或勸興立邸店,又欲舳艫運致,亦令貨殖聚斂。若此衆事,皆距而不納。(《梁書‧徐勉傳》)
此外,「邸」亦是時人常用之生財方法。「邸」似為放貸之場所。試看梁武帝時臨川王蕭宏之邸:
宏都下有數十邸,出懸錢立券,每以田宅邸店懸上文券,期訖便驅券主,奪其宅。(《南史‧蕭宏傳》)
此情況為一常有現象,即凡高官必有從事。故徐勉誡子曰:
所以顯貴以來,將三十載,門人故舊,亟薦便宜,或使創闢田園,或勸興立邸店,又欲舳艫運致,亦令貨殖聚斂。若此衆事,皆距而不納。(《梁書‧徐勉傳》)
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
南北朝土地政策的調整
上文提過兩漢土地兼併情況非常嚴重。有鑑於此,此後政府均採取措施限制佔田過多。晉武帝平吳後下詔:
王公以國為家,京城不宜復有田宅。今未暇作諸國邸,當使城中有往來之處,近郊有芻稿之田。今可限之,國王公侯,京城得有宅一處。近郊田,大國十五頃,次國十頃,小國七頃。城內無宅城外有者,皆聽留之。男子一人占田七十畝,女子三十畝。
其官品第一至於第九,各以貴賤佔田。品第一者佔五十頃,第二品四十五頃,第三品四十頃。每低一品,少五頃,第九品佔田十頃。
而占山封水,漸染復滋,更相因仍,便成先業,一朝頓去,易致嗟怨。今更刊革,立制五條。凡是山澤,先常熂爈種養竹木雜果為林,及陂湖江海魚梁鰌鮆場,常加功修作者,聽不追奪。官品第一、第二,聽占山三頃;第三、第四品,二頃五十畝;第五、第六品,二頃;第七、第八品,一頃五十畝;第九品及百姓,一頃。皆依定格,條上貲簿。若先已占山,不得更占;先占闕少,依限占足。(《晉書‧羊玄保傳》)
臣聞量地畫野,經國大式,邑地相參,致理之本。井稅之興,其來日久,田萊之數,制之以限。蓋欲使土不曠功,人罔游力。雄擅之家,不獨膏腴之美;單陋之夫,亦有頃畝之分。竊見州郡之人,或因年儉流移,棄賣田宅,漂居異鄉,事涉數代。三長既立,始返舊墟,廬井荒涼,桑榆改植。事已歷遠,易生假冒,強宗豪族,肆其侵凌,遠認魏晉之家,近引親舊之驗。年載稍久,鄉老所惑,群證雖多,莫可取据。各附親知,互有長短,兩證徒具,聽者猶疑,爭訟遷延,連紀不判。良疇委而不開,柔桑枯而不采,欲令家丰歲儲,人給資用,其可得乎!愚謂今雖桑井難复,宜更均量,審其徑術,令分藝有准,力業相稱。細人獲資生之利,豪右靡余地之盈。無私之澤,乃播均于兆庶,如阜如山,可有積于比戶矣。又所爭之田,宜限年斷,事久難明,悉屬今主。然后虛詐之人,絕于覬覦,守分之士,免于凌奪。(《魏書‧李孝伯傳》)
今遣使者,循行州郡,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,還以生死為斷,勸課農桑,興富民之本。(《魏書‧孝文帝紀》)
王公以國為家,京城不宜復有田宅。今未暇作諸國邸,當使城中有往來之處,近郊有芻稿之田。今可限之,國王公侯,京城得有宅一處。近郊田,大國十五頃,次國十頃,小國七頃。城內無宅城外有者,皆聽留之。男子一人占田七十畝,女子三十畝。
以上俱見於《晉書‧食貨志》。詔書中明確限制貴族、各級官吏及平民的佔田數量。晉室東渡後,轉而限制人民佔據山澤資源。這可能是因大批移民南下,現有耕地不足分配,或兼併土地須向更多人購買而變得困難。南宋孝武帝時羊希上書,帝從之:
此制先追認既成事實,再嚴限官吏佔山澤資源數量。與此同時,北魏亦有均田運動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,給事中李安世上書:
其均田(宜更均量)的理據為有效利用土地和人力(土不曠功,人罔游力)。現今連年戰亂,農民離鄉逃避戰火,原有土地被別人所佔(三長既立,始返舊墟,廬井荒涼,桑榆改植。),以後原有人返鄉時此土地被佔的問題涉及大量訴訟(聽者猶疑,爭訟遷延,連紀不判),曠日持久。因產權未明確界定,土地產出便會比其potential少。九年後,孝文帝下詔均田:
其均田之操作細節見於《魏書‧食貨志》。
2010年2月7日星期日
An Economic Approach to Risky Sexual Behavior
一直追蹤本人網誌的兄台請注意!本人於上學期所寫的畢業論文現已發回,分數不俗,是90/100,題目亦是你最感興趣的。全篇文章絕無數學,你可一閱:(教授評:1. topic is interesting 2. analysis is thought-provoking 3. should include gender in analysis)
http://www.sendspace.com/file/6zbvh1
http://www.sendspace.com/file/6zbvh1
曹操用人態度
我們熟知曹操用人惟才,不理其人道德操守如何;他先後數次下詔闡述這種觀點:
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?(注:子路問於孔子曰:有人於此,被褐而懷玉,何如?子曰:國無道,隱之可也;國有道 ,則袞冕而執玉。釣於渭濱:太公望呂尚。)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?(指漢初之陳平。)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,唯才是舉,吾得而用之。(建安十五年)
若文俗之吏,高才異質,或堪為將守;負汙辱之名,見笑之行,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:其各舉所知,勿有所遺。(建安二十二年)
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?(注:子路問於孔子曰:有人於此,被褐而懷玉,何如?子曰:國無道,隱之可也;國有道 ,則袞冕而執玉。釣於渭濱:太公望呂尚。)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?(指漢初之陳平。)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,唯才是舉,吾得而用之。(建安十五年)
若文俗之吏,高才異質,或堪為將守;負汙辱之名,見笑之行,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:其各舉所知,勿有所遺。(建安二十二年)
明末的王夫之非常不滿這種觀點,認為這是導致南北朝百官貪腐的原因。
2010年2月3日星期三
南北朝宗教力量的積極效果
雖說此時寺廟因政策傾斜、君主喜好等原因而累積大量財富而致為害經濟,其至少有兩項正面功能。一是提供社會保障。北周宣武帝永平四年詔:
僧祇之粟,本期濟施。儉年出貸,豐則收入,山林僧尼,隨以施給。民有窘敝 ,亦即賑之。
去秋已來,水潦人饑不自立者,所在付大寺及諸富戶濟其性命。
法崇孫彬,彬有行業,鄉黨稱善,嘗以一束苧就州長沙寺庫質錢,後贖苧還,於苧束中得金五兩,以手巾裹之。彬得,送還寺庫。(《梁書‧甄法崇傳》
大得釀酒具,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,蓋以萬計。(《魏書‧釋老志》)
僧祇之粟,本期濟施。儉年出貸,豐則收入,山林僧尼,隨以施給。民有窘敝 ,亦即賑之。
惜寺廟最後卻變為贏利事業。北齊後主武平七年詔:
此外,佛寺亦是典當的始創者,南梁時的情況:
質錢者,以物換錢。北朝寺廟則似保險倉庫:
2010年2月1日星期一
南北朝疏離的經濟影響
南北朝時期各國獨霸一方,相爭如敵國,自是妨礙貨物交易流通。劉宋之豫州刺史曰:
自今以後,魏、宋二境,宜使人跡不過。 自非聘使行人,無得南北。 邊境之民,煙火相望,雞狗之聲相聞,至老死不相往來,不亦善乎?(《宋書‧索虜傳》)
都西有石頭津.東有方山津,各置津主一人,賊曹一人,直水五人,以檢察禁物及亡叛者。其獲炭魚薪之過津者,並十分稅一,以入官。(《隋書‧食貨志》)
是時朝廷空罄,百官無祿,惟資江州運漕。而胤商旅繼路,以私廢公。(《晉書‧劉胤傳》)
山陰一縣課戶二萬,其人貲不滿三千者,殆將居半,刻又刻之,猶且三分餘一。凡有貲者多是士人複除 (《南齊書‧顧憲之傳》)
自今以後,魏、宋二境,宜使人跡不過。 自非聘使行人,無得南北。 邊境之民,煙火相望,雞狗之聲相聞,至老死不相往來,不亦善乎?(《宋書‧索虜傳》)
上乃極端之做法。如能互市,割據勢力亦設關卡收稅,為之「津」,情況一如中世紀的歐洲。
上引文雖指東晉一大政府所為,但回想上文提及的塢堡割據,可知關卡於中原各地實多不勝數。另外,此等隔離亦造就空前的官商勾結,蓋因市場交易乃人之所好,而能突破限制的只有官員,加上政策的傾斜,故當時官多營商,如劉宋江州刺史劉胤:
北齊邊將「皆無防寇禦賊之心,唯有通商聚斂之意」(《魏書》)
舊制,軍人、士人、二品清官,並無關市之稅。(《南史‧沈客卿傳》)
當時士人不需納稅。這種權貴資本主義,輔以森嚴的門第制度,政府對僧尼的偏愛,益發顯示出社會上不平等的情況。
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
魏晉南北朝的塢堡
東漢大一統滅亡後,歷經三國分立、五胡亂華,數百年間中原爭戰不斷。除了大的割據王國外,每國亦有「一方之雄」的小型割據,為之「塢堡」。其數目據時人考證關中地帶約有三千餘,山西等地有三百餘,其餘各地約有四十餘,數目不少。大多塢堡形似城堡,下以極端的董卓郿塢為例:
又築塢於郿,高厚七丈,號曰“萬歲塢”。積穀為三十年儲。自云:“事成,雄據天下;不成,守此足以畢老。(《後漢書‧董卓傳》)
塢堡以宗族為中心,吸引其他百姓,如田疇:
入徐無山中,營深險平敞地而居,躬耕以養父母。百姓歸之,數年閒至五千餘家。(《三國志‧田疇傳》
遐為塢主,每擊賊,率壯士陷堅摧鋒,冀方比之張飛、關羽。(《三國志‧劉遐傳》)
梁初,唯京師及三吳、荊、郢、江、湘、梁、益用錢。其餘州郡,則雜以穀帛交易。(《隋書‧食貨志》)
遷吏部尚書,納貨用官,皆有定價,大郡二千匹,次郡一千匹,下郡五百匹,其餘官職各有差,天下號曰「市曹」。(《魏書‧昭成子孫傳》)
又築塢於郿,高厚七丈,號曰“萬歲塢”。積穀為三十年儲。自云:“事成,雄據天下;不成,守此足以畢老。(《後漢書‧董卓傳》)
塢堡以宗族為中心,吸引其他百姓,如田疇:
入徐無山中,營深險平敞地而居,躬耕以養父母。百姓歸之,數年閒至五千餘家。(《三國志‧田疇傳》
於亂世中,其功用則以避難、防賊為主,輔以自給自足的經濟生產:
仇池四方壁立,自然有樓櫓卻敵狀,高並數丈。有二十二道可攀緣而升,東西二門,盤道可七裏,上有岡阜泉源。氐於上平地立宮室果園倉庫,無貴賤皆為板屋土牆,所治處名洛穀。(《南齊書》)
仇池易守難攻,又有水源,故可自給自足。因塢堡經濟自給自足,貨幣自不需要,故當時有barter economy的特徵,以實物為價:
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
西漢社會福利政策
有漢一代對弱勢社群多有照顧,以飢荒論,漢武帝之方法在王夫之《讀通鑑論》中有所論及:
武帝之勞民甚矣,而其救饑民也為得。 虛倉廥以振之,寵富民之假貸者以救之,不給,則通其變而徙荒民於朔方、新秦者七十餘萬口,仰給縣官,給予產業,民喜於得生,而輕去其鄉以安新邑,邊因以實。
關東比歲不登,吏民以義收食貧民,入穀物助縣官振贍者,已賜直,其百萬以上,加賜爵右更,欲為吏,補三百石,其吏也,遷二等,三十萬以上,賜爵五大夫,吏亦遷二等,民補郎,十萬以上,家無出租賦三歲,萬錢以上一年。(《漢書‧成帝紀》)
罷安定呼池苑,以為安民縣,起官寺巿里,募徙貧民,縣次給食。至徙所,賜田宅什器,假與犁、牛、種、食。又起五里於長安城中,宅二百區,以居貧民。(《漢書‧平帝紀》)
武帝之勞民甚矣,而其救饑民也為得。 虛倉廥以振之,寵富民之假貸者以救之,不給,則通其變而徙荒民於朔方、新秦者七十餘萬口,仰給縣官,給予產業,民喜於得生,而輕去其鄉以安新邑,邊因以實。
其策有三:開倉放糧,鼓勵私人救濟及移民至不受影響地區。其中私人救濟者,成帝時有明文規定具體獎賞:
此外,西漢亦有賣爵籌款之事。以貧困論,西漢諸帝多次將王家園地租予貧民耕種(此謂"假")或貸予之種子等生產資料,以後多下詔不需歸還(此謂"貸種食,釋逋貸"),較大規模者如平帝,將整個園林給貧民居住:
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
漢代財經職官雙軌制
秦漢財經管理分國家收支和皇室收支。前者秦為治粟內史,漢更其名為大司農;後者秦漢均稱少府。皇室收入比國家收入多出一倍有多:
漢宣以來,百姓賦錢一歲為四十餘萬萬,吏俸用其半,餘二十萬萬藏於都內,為禁錢;少府所領園池作務之八十三萬萬以供常賜。(《漢書‧百官公卿表》注)
漢宣以來,百姓賦錢一歲為四十餘萬萬,吏俸用其半,餘二十萬萬藏於都內,為禁錢;少府所領園池作務之八十三萬萬以供常賜。(《漢書‧百官公卿表》注)
賢君者願意拿自己私人錢財予國家,如漢武帝:
山海之利,廣澤之畜,天地之藏也,皆宜屬少府;陛下不私,以屬大司農,以佐助百姓。(《鹽鐵論‧復古》)
但這依靠皇帝的良心,並不可靠。
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
土地兼併的原因
我們知道秦漢時土地私有,富豪、高官、外戚、宦官等新興階級熱中於購買土地,史不絕書。這種熱情可能是因政策主導。秦漢重農抑商,一方面減低田賦稅率而「田雖三十,而以頃畝出稅」(《鹽鐵論‧未通》)。意即不足百畝之田仍需交百畝之稅(康熙字典:田百畝爲頃)。此政策鼓勵大農田耕作。另外,鹽鐵酒收歸國營,民間多餘資金缺乏投資機會,所以流向土地。
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
秦漢社會亦趨於管制
除經濟外,秦漢社會限制亦加大。姑勿論管制思想等事,即不言但心不服亦不可,為「腹誹」之法:
(顏)異曰:「今王侯朝賀以蒼璧,直數千,而其皮薦反四十萬,本末不相稱。」天子不說。張湯又與異有卻,及有人告異以它議,事下張湯治異。異與客語,客語初令下有不便者,異不應,微反脣。湯奏當異九卿見令不便,不入言而腹誹,論死。自是之後,有腹誹之法,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。(《史記‧平準書》)
"蒼壁"為漢武帝強推的一種新貨幣。因本末不相稱,百姓易有盜鑄之事。此外,百姓平常聚會喝酒亦不可:
漢律:三人以上無故群飲,罰金四兩。(《史記‧文帝紀》顏師古注)
聚會之無自由,可知百姓結社等自由情況之惡劣。另人民經常被遷徙,如上文商人被充軍。漢初亦多次徙富豪、豪強於關中,其人境遇悲慘:
此中目的可能是為了消除潛在政權的威脅,如游俠郭解之所作所為。
(顏)異曰:「今王侯朝賀以蒼璧,直數千,而其皮薦反四十萬,本末不相稱。」天子不說。張湯又與異有卻,及有人告異以它議,事下張湯治異。異與客語,客語初令下有不便者,異不應,微反脣。湯奏當異九卿見令不便,不入言而腹誹,論死。自是之後,有腹誹之法,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。(《史記‧平準書》)
"蒼壁"為漢武帝強推的一種新貨幣。因本末不相稱,百姓易有盜鑄之事。此外,百姓平常聚會喝酒亦不可:
漢律:三人以上無故群飲,罰金四兩。(《史記‧文帝紀》顏師古注)
聚會之無自由,可知百姓結社等自由情況之惡劣。另人民經常被遷徙,如上文商人被充軍。漢初亦多次徙富豪、豪強於關中,其人境遇悲慘:
舊內郡徙人在邊者,率多貧弱,為居人所僕役...(《後漢書‧賈琮傳》)
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
秦漢有所限制自由經濟
經過春秋戰國各方面的自由後,大一統的政權變得保守了。政治的專制,社會思想的統一,這些我們都以熟知了。在經濟層面上亦是同樣。首先是職業方面,春秋時並沒有何種職業更為高尚的問題,孟子對當時的農家言行不表同意:
以粟易械器者,不為厲陶冶;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,豈為厲農夫哉?...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?(《孟子‧滕文公上》)
可見當時各種職業盡皆平等。但到了秦始皇時,明顯蔑視商人:
三十三年,發諸嘗逋亡人、贅婿、賈人略取陸梁地,為桂林、象郡、南海,以適遣戍。(《史記‧秦始皇本紀》)
漢興以後,情況無改善。高祖認為商人導致漢初物價飛漲的元兇,故採取措施打壓:
天下已平,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,重租稅以困辱之。孝惠、高后時,為天下初定,複弛商賈之律,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。(《史記‧平準書》)
武帝則重稅商人。稅率倍於平民,又開徵財產稅,明顯針對商人:
諸賈人末作貰貨賣買,居邑稽諸物,及商以取利者,雖無市籍,各以其物自占,率緡錢二千而一算。諸作有租及鑄,率四千一算。(《史記‧平準書》)
另一方面,漢武帝推行均輸平準、鹽鐵專賣制度,《鹽鐵論》"賢良文學"多有論及此中問題。
以粟易械器者,不為厲陶冶;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,豈為厲農夫哉?...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?(《孟子‧滕文公上》)
可見當時各種職業盡皆平等。但到了秦始皇時,明顯蔑視商人:
三十三年,發諸嘗逋亡人、贅婿、賈人略取陸梁地,為桂林、象郡、南海,以適遣戍。(《史記‧秦始皇本紀》)
漢興以後,情況無改善。高祖認為商人導致漢初物價飛漲的元兇,故採取措施打壓:
天下已平,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,重租稅以困辱之。孝惠、高后時,為天下初定,複弛商賈之律,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。(《史記‧平準書》)
武帝則重稅商人。稅率倍於平民,又開徵財產稅,明顯針對商人:
諸賈人末作貰貨賣買,居邑稽諸物,及商以取利者,雖無市籍,各以其物自占,率緡錢二千而一算。諸作有租及鑄,率四千一算。(《史記‧平準書》)
另一方面,漢武帝推行均輸平準、鹽鐵專賣制度,《鹽鐵論》"賢良文學"多有論及此中問題。
回鄉
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
春秋戰國之重商主義
前因井田制度崩潰及社會階級流動性增大,令人民自由選擇職業及土地使用不受限制。商業大受"利好"刺激,「工商食官」演變為被統治階級認可其權利,如於鄭國子產與商人訂立之誓:
世有盟誓,以相信也,曰爾無我叛,我無強賈,毋或匄奪,爾有利市寶賄,我勿與知...
此為一平等之約。後更有呂不韋等可與國君分庭抗禮的商人。國家政策亦追逐利益,如梁惠王一見孟子即問能有營利之策,吳起仕楚為爭利於天下。此為宏觀之政策藍圖。微觀之政策落實上,以齊國為例:
未也,夫齊衢處之本,通達所出也,游子勝商之所道,人求本者,食吾本粟,因吾本幣。騏驥黃金,然後出令有徐疾。物有輕重,然後天下之寶壹為我用。 (《管子‧地數》)
管仲論齊國的優勢為位處交通要道,須用本國貨幣(因吾本幣),故需運來黃金以兌換之(騏驥黃金),為天下至寶悉入於我。齊國之國策在於追求BOP 的順差。平民方面,市場運作不受限制,人民對市場機能的了解及企業家精神的建立為前所未有,如春秋時的謀士計然說:
積著之理,務完物,無息幣。以物相貿易,腐敗而食之貨勿留,無敢居貴。論其有餘不足,則知貴賤。貴上極則反賤,賤下極則反貴。貴出如糞土,賤取如珠玉。財幣欲其行如流水。(《史記‧貨殖列傳》)
陳舊之貨勿留,以市場供求關係以知價格貴賤,市場不斷發生催生泡沬然後爆破的循環過程,賤買如寶,貴賣如糞,這些道理正正是市場遊戲的規則。白圭之說則為企業倫理:
吾治生產,猶伊尹、呂尚之謀,孫、吳用兵,商鞅行法是也。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、勇不足以決斷,仁不能以取予,強不能有所守...(《史記‧貨殖列傳》)
他以政比商,智、仁、勇、強為成功商人不可或缺之倫理,影響後人至鉅。
世有盟誓,以相信也,曰爾無我叛,我無強賈,毋或匄奪,爾有利市寶賄,我勿與知...
此為一平等之約。後更有呂不韋等可與國君分庭抗禮的商人。國家政策亦追逐利益,如梁惠王一見孟子即問能有營利之策,吳起仕楚為爭利於天下。此為宏觀之政策藍圖。微觀之政策落實上,以齊國為例:
未也,夫齊衢處之本,通達所出也,游子勝商之所道,人求本者,食吾本粟,因吾本幣。騏驥黃金,然後出令有徐疾。物有輕重,然後天下之寶壹為我用。 (《管子‧地數》)
管仲論齊國的優勢為位處交通要道,須用本國貨幣(因吾本幣),故需運來黃金以兌換之(騏驥黃金),為天下至寶悉入於我。齊國之國策在於追求BOP 的順差。平民方面,市場運作不受限制,人民對市場機能的了解及企業家精神的建立為前所未有,如春秋時的謀士計然說:
積著之理,務完物,無息幣。以物相貿易,腐敗而食之貨勿留,無敢居貴。論其有餘不足,則知貴賤。貴上極則反賤,賤下極則反貴。貴出如糞土,賤取如珠玉。財幣欲其行如流水。(《史記‧貨殖列傳》)
陳舊之貨勿留,以市場供求關係以知價格貴賤,市場不斷發生催生泡沬然後爆破的循環過程,賤買如寶,貴賣如糞,這些道理正正是市場遊戲的規則。白圭之說則為企業倫理:
吾治生產,猶伊尹、呂尚之謀,孫、吳用兵,商鞅行法是也。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、勇不足以決斷,仁不能以取予,強不能有所守...(《史記‧貨殖列傳》)
他以政比商,智、仁、勇、強為成功商人不可或缺之倫理,影響後人至鉅。
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
春秋時封建制度崩潰的主要證據
封建制度是建立於授土和授民,社會階級永恆不變。而這兩個先決條件於春秋時已不能成立,試看《左傳‧襄公二十三年》:
初,斐豹隸也,著於丹書,欒氏之力臣曰督戎,國人懼之,斐豹謂宣子曰,苟焚丹書,我殺督戎,宣子喜曰,而殺之,所不請於君焚丹書者,有如日...
當時社會人士對階級的觀念已經鬆動,奴隸爭取改變身份的行為得到統治階級的允許。發展至五十六年後的哀公二年趙簡子伐齊、鄭之誓(鐵之戰),情況更進一步發展:
...克敵者,上大夫受縣,下大夫受郡,士田十萬,庶人工商遂,人臣隸圉免,...
政府推行郡縣制,直接控制地方,授田的條件不復存在。庶人、工商「遂」(杜預注曰得遂進仕),即為脫離自有階級,可取代貴族為政府的官員,貴族政治不復存在。奴隸為自由民,授民的條件也不復存在。
初,斐豹隸也,著於丹書,欒氏之力臣曰督戎,國人懼之,斐豹謂宣子曰,苟焚丹書,我殺督戎,宣子喜曰,而殺之,所不請於君焚丹書者,有如日...
當時社會人士對階級的觀念已經鬆動,奴隸爭取改變身份的行為得到統治階級的允許。發展至五十六年後的哀公二年趙簡子伐齊、鄭之誓(鐵之戰),情況更進一步發展:
...克敵者,上大夫受縣,下大夫受郡,士田十萬,庶人工商遂,人臣隸圉免,...
政府推行郡縣制,直接控制地方,授田的條件不復存在。庶人、工商「遂」(杜預注曰得遂進仕),即為脫離自有階級,可取代貴族為政府的官員,貴族政治不復存在。奴隸為自由民,授民的條件也不復存在。
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
西周市場經濟之不發達原因
西周市場經濟之難以發展,主要是由於小農經濟中自給自足的性質,下以一般學生通讀之《孟子‧盡心上》為例:
五畝之宅,樹牆下以桑,匹婦蠶之,則老者足以衣帛矣。五母雞,二母彘,無失其時,老者足以無失肉矣。
衣、食、住這些生活基本需要均能自己供給,不大需要市場通其有無的功能。再加上當時政府對市場運作有很多限制,如《禮記‧王制》所說:
有圭璧金璋,不粥於市。命服命車,不粥於市。宗廟之器,不粥於市。犧牲 不粥於市。戎器不粥於市。用器不中度,不粥於市。兵車不中度,不粥於市。布帛精粗不中數,幅廣狹不中量,不粥於市。奸色亂正色,不粥於市。錦文珠玉成器,不粥於市。衣服飲食,不粥於市。五穀不時,果實未熟,不粥於市。木不中伐,不粥於市。禽獸魚鱉不中殺,不粥於市。
當時市場裡有很多商品是找不到(不允許出售)的。雖說有些限制原意是好的,如保障貨品質量(布帛精粗不中數,幅廣狹不中量,不粥於市。)和確保生態可持續發展(果實未熟,不粥於市。木不中伐,不粥於市。禽獸魚鱉不中殺,不粥於市。),終究是為市場運作添加限制,不相信市場機制會為這些次等貨物作一optimal sorting。在市場中價格是人為所定;當時有賈師一職以師其事:
各掌其次之貨賄之治,辨其物而均平之,展其成而奠其賈,然後令市。凡天患,禁貴儥者,使有恒賈。四時之珍異,亦如之。凡國之賣儥,各帥其屬而嗣掌其月。凡師役、會同,亦如之。(《周禮‧地官‧司徒》)
五畝之宅,樹牆下以桑,匹婦蠶之,則老者足以衣帛矣。五母雞,二母彘,無失其時,老者足以無失肉矣。
衣、食、住這些生活基本需要均能自己供給,不大需要市場通其有無的功能。再加上當時政府對市場運作有很多限制,如《禮記‧王制》所說:
有圭璧金璋,不粥於市。命服命車,不粥於市。宗廟之器,不粥於市。犧牲 不粥於市。戎器不粥於市。用器不中度,不粥於市。兵車不中度,不粥於市。布帛精粗不中數,幅廣狹不中量,不粥於市。奸色亂正色,不粥於市。錦文珠玉成器,不粥於市。衣服飲食,不粥於市。五穀不時,果實未熟,不粥於市。木不中伐,不粥於市。禽獸魚鱉不中殺,不粥於市。
當時市場裡有很多商品是找不到(不允許出售)的。雖說有些限制原意是好的,如保障貨品質量(布帛精粗不中數,幅廣狹不中量,不粥於市。)和確保生態可持續發展(果實未熟,不粥於市。木不中伐,不粥於市。禽獸魚鱉不中殺,不粥於市。),終究是為市場運作添加限制,不相信市場機制會為這些次等貨物作一optimal sorting。在市場中價格是人為所定;當時有賈師一職以師其事:
各掌其次之貨賄之治,辨其物而均平之,展其成而奠其賈,然後令市。凡天患,禁貴儥者,使有恒賈。四時之珍異,亦如之。凡國之賣儥,各帥其屬而嗣掌其月。凡師役、會同,亦如之。(《周禮‧地官‧司徒》)
此文意即貨物在開賣前先給賈師定價以穩定市場價格(辨其物而均平之)。
另外,我們知道封建制度下土地和勞動力是作為被分封之物,不能成為商品。更有甚者,當時人民一如毛時代之中國,缺乏行動自由。下文同樣出於《周禮‧地官‧司徒》比長一職:
各掌其比之治。五家相受,相和親;有罪奇邪,則相及。徙于國中及郊,則從而授之。若徙于他,則為之旌節而行之。若無授無節,則唯圜土內之。
另外,我們知道封建制度下土地和勞動力是作為被分封之物,不能成為商品。更有甚者,當時人民一如毛時代之中國,缺乏行動自由。下文同樣出於《周禮‧地官‧司徒》比長一職:
各掌其比之治。五家相受,相和親;有罪奇邪,則相及。徙于國中及郊,則從而授之。若徙于他,則為之旌節而行之。若無授無節,則唯圜土內之。
人民於區內遷徙,雖由比長陪同授與他區之比長;如遷往他處,雖有比長發行的旌節為通行證。人民缺乏行動自由,自然不能有效發揮市場之專業分工效果。
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
回鄉之旅(2010.1.6 - 2010.1.8)- 2
先看表舅父居住的房子。
屋的外景。(醫療所所在的屋子也是舅父的。)
旁邊的天山酒樓弄了很多迷你碉樓模型。
與舅父在姨公居住的"遜志軒"下合影。附上姨公之簡介:
塘口鎮岐興村的『遜志軒』是一座具有110多年歷史的碉樓。樓左側是『務時書室』,書室與祖屋之間是一片開闊的果園。2003年4月5日上午,樓主人周齊佑(67歲)向我們講述了這座碉樓的來歷和發生在他們家的故事。
我的曾祖父叫周成敏,他早年去到美國做工,經過很長時間,賺了一些錢後,三十多歲寄錢給他的哥哥周成權,在村里建了這座碉樓,我不知道建碉樓用了多少錢。後來曾祖父返唐山成了親,曾祖母叫潘女妹。曾祖父娶親後,又買了一些地,他還與人合伙在廣州購置了房產,出租的錢用于家人的日常生活開支。
祖父周家傳後來也去了美國,在洛省(洛杉磯)的洗衣館、餐館、農場和體育中心都幹過活,他的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全都在美國。
我和哥哥文佑自小在家鄉與曾祖母生活在一起,後來文佑去了香港。曾祖父專門請人在家教曾祖母識字,『務時書室』就是為她建的。
我和祖母長期生活在碉樓里,果園旁邊的祖屋只是做飯,吃飯的地方。除了在地里勞動,其他時間的生活都是在碉樓里渡過,曾祖母更是與碉樓相伴一身。祖父等人也是在碉樓里出生,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,才出去美國。
我長大後成親的新房也是安在碉樓,二個兒子和二個女兒都出生碉樓里,也是在樓里長大,後來去到外面做工。我的大兒子是2001年9月11日到美國紐約的,過了8個鐘就發生了『9.11事件』,當時我們非常當心,這一天我一輩子都忘不了。現在外孫女還與我們兩位老人一起生活,她住在三樓她母親原來的房間,白天去潭溪的寶樹中學讀書,晚上回來睡覺、自修。
我在潭溪也建有一座三層的洋樓,那里是一個市集,很熱鬧。現在洋樓交給二兒子管理,做一些建築的活。碉樓里的房間小一些,沒有廁所,也沒有自來水,喝的水和洗的水每天都要自己提進去,不像在洋樓里方便。但是我們在碉樓里住了幾十年,對它非常熟悉,很喜歡這里的環境,還是願意住在這里。碉樓里面不用安裝空調,窗戶打開,非常涼爽,空氣流通很新鮮。兒子幫助在樓里拉了電線和電視線,可以看電視,知道外面發生了乜事。外孫女的房里不僅有電視機,還有影碟機、音響。我們在樓邊建了一個廁所和衝涼房,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。每天,我和老伴喜歡在自家果園里鋤鋤草挖挖地,打理果樹,種點菜;或者與村里的老人在村口的樹下聊聊天,非常開心。
要我們住到集市的洋樓里去,會感到很不舒服。還是碉樓好。
周齊佑老人對碉樓的那份質樸的情感,表達出他對自己生活的歷史、生活的習慣和周圍的人文環境的深深眷戀和堅守,他不排斥新的物質生活形式,但是不希望寧靜的生活改變軌跡。(中國網)
屋的外景。(醫療所所在的屋子也是舅父的。)
舅父家中一景。
塘口鎮岐興村的『遜志軒』是一座具有110多年歷史的碉樓。樓左側是『務時書室』,書室與祖屋之間是一片開闊的果園。2003年4月5日上午,樓主人周齊佑(67歲)向我們講述了這座碉樓的來歷和發生在他們家的故事。
我的曾祖父叫周成敏,他早年去到美國做工,經過很長時間,賺了一些錢後,三十多歲寄錢給他的哥哥周成權,在村里建了這座碉樓,我不知道建碉樓用了多少錢。後來曾祖父返唐山成了親,曾祖母叫潘女妹。曾祖父娶親後,又買了一些地,他還與人合伙在廣州購置了房產,出租的錢用于家人的日常生活開支。
祖父周家傳後來也去了美國,在洛省(洛杉磯)的洗衣館、餐館、農場和體育中心都幹過活,他的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全都在美國。
我和哥哥文佑自小在家鄉與曾祖母生活在一起,後來文佑去了香港。曾祖父專門請人在家教曾祖母識字,『務時書室』就是為她建的。
我和祖母長期生活在碉樓里,果園旁邊的祖屋只是做飯,吃飯的地方。除了在地里勞動,其他時間的生活都是在碉樓里渡過,曾祖母更是與碉樓相伴一身。祖父等人也是在碉樓里出生,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,才出去美國。
我長大後成親的新房也是安在碉樓,二個兒子和二個女兒都出生碉樓里,也是在樓里長大,後來去到外面做工。我的大兒子是2001年9月11日到美國紐約的,過了8個鐘就發生了『9.11事件』,當時我們非常當心,這一天我一輩子都忘不了。現在外孫女還與我們兩位老人一起生活,她住在三樓她母親原來的房間,白天去潭溪的寶樹中學讀書,晚上回來睡覺、自修。
我在潭溪也建有一座三層的洋樓,那里是一個市集,很熱鬧。現在洋樓交給二兒子管理,做一些建築的活。碉樓里的房間小一些,沒有廁所,也沒有自來水,喝的水和洗的水每天都要自己提進去,不像在洋樓里方便。但是我們在碉樓里住了幾十年,對它非常熟悉,很喜歡這里的環境,還是願意住在這里。碉樓里面不用安裝空調,窗戶打開,非常涼爽,空氣流通很新鮮。兒子幫助在樓里拉了電線和電視線,可以看電視,知道外面發生了乜事。外孫女的房里不僅有電視機,還有影碟機、音響。我們在樓邊建了一個廁所和衝涼房,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。每天,我和老伴喜歡在自家果園里鋤鋤草挖挖地,打理果樹,種點菜;或者與村里的老人在村口的樹下聊聊天,非常開心。
要我們住到集市的洋樓里去,會感到很不舒服。還是碉樓好。
周齊佑老人對碉樓的那份質樸的情感,表達出他對自己生活的歷史、生活的習慣和周圍的人文環境的深深眷戀和堅守,他不排斥新的物質生活形式,但是不希望寧靜的生活改變軌跡。(中國網)
站在碉樓之頂遠眺。
碉樓用作防盜的槍眼。
務時書室。
碉樓內還是彩色的天花。
西周的財政制度
西周一般人民的收入來源,《國語‧晉語》有一段文字說明:
公食貢, 大夫食邑, 士食田, 庶人食力, 工商食官, 皁隸食職, 官宰食加。 政平民阜, 財用不匱。
這裡的"士食田"並不是指像普通人受田以耕一樣,而是享受祿田所帶來的田地產出(租給別人耕作)。而"工商食官"是指當時的商人是依靠服務政府而過活的。據三國時人韋昭所注,工,百工。 商,官賈也。《 周禮》:府藏皆有賈人,以知物價。食官,官禀之。私人手工業者基本不存在。
西周政府的收支狀況,《禮記》和《周禮》都有描述:
冢宰制國用,必於歲之杪,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。用地小大,視年之豐耗。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,量入以為出,祭用數之仂。喪,三年不祭,唯祭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。喪用三年之仂。喪祭,用不足曰暴,有余曰浩。祭,豐年不奢,兇年不儉。(《禮記‧王制》)
凡頒財,以式法授之:關市之賦,以待王之膳服;邦中之賦,以待賓客;四郊之賦,以待稍秣;家削之賦,以待匪頒;邦甸之賦,以待工事;邦縣之賦,以待幣帛;邦都之賦,以待祭祀;山澤之賦,以待喪紀;幣餘之賦,以待賜予。凡邦國之貢,以待吊用。凡萬民之貢,以充府庫。凡式貢之餘財,以共玩好之用。凡邦之賦用,取具焉。歲終,則以貨賄之入出會之。(《周禮‧天官》)
西周以量入為出為編製預算的原則,以三十年為長期預算。康熙字典中"通"字註: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,使有十年之餘也。因喪事用度很大,可達每年國用十分之三(喪用三年之仂;依康熙字典所載,仂為十分之一。)。故需停止祭祀三年以充實國庫。(祭祀支出為國用之十分一:祭用數之仂)
西周行專款專用制度。若歲入有所剩餘,則供王玩好之用(凡式貢之餘財,以共玩好之用)。開支多為王所用,如膳服、工事、牛馬等(鄭玄注:稍秣,即芻秣也。)到了歲終,則將收支狀況交會計核算(歲終,則以貨賄之入出會之)。
公食貢, 大夫食邑, 士食田, 庶人食力, 工商食官, 皁隸食職, 官宰食加。 政平民阜, 財用不匱。
這裡的"士食田"並不是指像普通人受田以耕一樣,而是享受祿田所帶來的田地產出(租給別人耕作)。而"工商食官"是指當時的商人是依靠服務政府而過活的。據三國時人韋昭所注,工,百工。 商,官賈也。《
西周政府的收支狀況,《禮記》和《周禮》都有描述:
冢宰制國用,必於歲之杪,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。用地小大,視年之豐耗。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,量入以為出,祭用數之仂。喪,三年不祭,唯祭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。喪用三年之仂。喪祭,用不足曰暴,有余曰浩。祭,豐年不奢,兇年不儉。(《禮記‧王制》)
凡頒財,以式法授之:關市之賦,以待王之膳服;邦中之賦,以待賓客;四郊之賦,以待稍秣;家削之賦,以待匪頒;邦甸之賦,以待工事;邦縣之賦,以待幣帛;邦都之賦,以待祭祀;山澤之賦,以待喪紀;幣餘之賦,以待賜予。凡邦國之貢,以待吊用。凡萬民之貢,以充府庫。凡式貢之餘財,以共玩好之用。凡邦之賦用,取具焉。歲終,則以貨賄之入出會之。(《周禮‧天官》)
西周以量入為出為編製預算的原則,以三十年為長期預算。康熙字典中"通"字註: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,使有十年之餘也。因喪事用度很大,可達每年國用十分之三(喪用三年之仂;依康熙字典所載,仂為十分之一。)。故需停止祭祀三年以充實國庫。(祭祀支出為國用之十分一:祭用數之仂)
西周行專款專用制度。若歲入有所剩餘,則供王玩好之用(凡式貢之餘財,以共玩好之用)。開支多為王所用,如膳服、工事、牛馬等(鄭玄注:稍秣,即芻秣也。)到了歲終,則將收支狀況交會計核算(歲終,則以貨賄之入出會之)。
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
西周井田制度
原則上,商朝的田制是每八戶人家共耕百畝公地以作田稅,稱為「助」法。但因公地是public good,人沒有動力增加公地產出,故實際上西周改行「徹」法,以每家百畝的平均產出為公田產出,以十一之額徵收地稅。《孟子‧滕文公上》:
夏後氏五十而貢,殷人七十而助,周人百畝而徹,其實皆什一也。徹者徹也,助人籍也。
請野九一而助,國中什一使自賦...
在大多數國人居住的地方行十一比例稅,在郊外偏遠地方仍行助法,八家共耕公田。
夏後氏五十而貢,殷人七十而助,周人百畝而徹,其實皆什一也。徹者徹也,助人籍也。
請野九一而助,國中什一使自賦...
在大多數國人居住的地方行十一比例稅,在郊外偏遠地方仍行助法,八家共耕公田。
2010年1月9日星期六
回鄉之旅(2010.1.6 - 2010.1.8)- 1
我的母系祖籍為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塘口,是次回鄉主要是看從前不懂得珍惜的碉樓、立園和感受不一樣的鄉村風情。
早前我先到廣州,住外祖父母的加拿大花園,逛北京路和上下九步行街。
外祖父母攝於加拿大花園。
與母親、婆婆、姨婆和妙姨的女兒阿敏攝於廣州市北京路。
2010年1月1日星期五
西周封建制度之堅持與彈性
西周之封建制度,其目的、手法是如何的呢?《左傳‧定公四年》有一段文字說得很好:
子魚曰,以先王觀之,則尚德也,昔武王克商,成王定之,選建明德,以藩屏周。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,於周為睦。分魯公以大路大旂,夏后氏之璜,封父之繁弱,殷民六族,條氏,徐氏,蕭氏,索氏,長勺氏,尾勺氏。使帥其宗氏,輯其分族,將其類醜,以法則周公,用即命于周,是使之職事于魯,以昭周公之明德,分之土田倍敦,祝宗卜史,備物典策,官司彝器。因商奄之民,命以伯禽,而封於少皞之虛。分康叔以大路,少帛,綪茷,旃旌,大呂,殷民七族,陶氏,施氏,繁氏,錡氏,樊氏,饑氏,終葵氏。封畛土略,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,取於有閻之土,以共王職,取於相土之東都,以會王之東蒐,聃季授土,陶叔授民,命以康誥,而封於殷虛,皆啟以商政,疆以周索,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,闕鞏沽洗,懷姓九宗,職官五正,命以唐誥,而封於夏虛,啟以夏政,疆以戎索。
封建制度的目的在於保衛周王室(以藩屏周),用什麼人保衛呢,這裡語焉不詳,不過《左傳‧昭公二十八年》裡有更詳細的說明:
昔武王克商,光有天下,其兄弟之國者,十有五人,姬姓之國者,四十人,皆舉親也,夫舉無他,唯善所在,親疏一也。
很明顯,有血緣關係的值得信賴。雖說不論親疏,但結果卻大部份的分封都是給了姬姓人。另外,前朝復辟是周王室最大的心腹之患,故封伯禽、康叔領殷遺民(因商奄之民,命以伯禽,而封於少皞之虛,分康叔以大路),以唐叔領夏遺民(分唐叔...封於夏虛)。西周提防殷商我們可以理解,但為什麼西周連已滅亡了六百年的夏朝也如此害怕呢?這可能是殷商對夏朝遺民的統戰工作做得很好,夏之「懷姓九宗」對商朝仍然依戀。從這段文字中,我們還可以看出封建制度的伸縮性。封國基本上通用西周法則,效忠周王室(以法則周公,用即命于周),但在殷商故地則尊重商之風俗(啟以商政),夏遺民因居住點與戎狄相近,故法制依戎狄一方,尊重夏民之風俗(啟以夏政,疆以戎索),因地制宜,並不行大國沙文主義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