屋的外景。(醫療所所在的屋子也是舅父的。)
舅父家中一景。
塘口鎮岐興村的『遜志軒』是一座具有110多年歷史的碉樓。樓左側是『務時書室』,書室與祖屋之間是一片開闊的果園。2003年4月5日上午,樓主人周齊佑(67歲)向我們講述了這座碉樓的來歷和發生在他們家的故事。
我的曾祖父叫周成敏,他早年去到美國做工,經過很長時間,賺了一些錢後,三十多歲寄錢給他的哥哥周成權,在村里建了這座碉樓,我不知道建碉樓用了多少錢。後來曾祖父返唐山成了親,曾祖母叫潘女妹。曾祖父娶親後,又買了一些地,他還與人合伙在廣州購置了房產,出租的錢用于家人的日常生活開支。
祖父周家傳後來也去了美國,在洛省(洛杉磯)的洗衣館、餐館、農場和體育中心都幹過活,他的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全都在美國。
我和哥哥文佑自小在家鄉與曾祖母生活在一起,後來文佑去了香港。曾祖父專門請人在家教曾祖母識字,『務時書室』就是為她建的。
我和祖母長期生活在碉樓里,果園旁邊的祖屋只是做飯,吃飯的地方。除了在地里勞動,其他時間的生活都是在碉樓里渡過,曾祖母更是與碉樓相伴一身。祖父等人也是在碉樓里出生,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,才出去美國。
我長大後成親的新房也是安在碉樓,二個兒子和二個女兒都出生碉樓里,也是在樓里長大,後來去到外面做工。我的大兒子是2001年9月11日到美國紐約的,過了8個鐘就發生了『9.11事件』,當時我們非常當心,這一天我一輩子都忘不了。現在外孫女還與我們兩位老人一起生活,她住在三樓她母親原來的房間,白天去潭溪的寶樹中學讀書,晚上回來睡覺、自修。
我在潭溪也建有一座三層的洋樓,那里是一個市集,很熱鬧。現在洋樓交給二兒子管理,做一些建築的活。碉樓里的房間小一些,沒有廁所,也沒有自來水,喝的水和洗的水每天都要自己提進去,不像在洋樓里方便。但是我們在碉樓里住了幾十年,對它非常熟悉,很喜歡這里的環境,還是願意住在這里。碉樓里面不用安裝空調,窗戶打開,非常涼爽,空氣流通很新鮮。兒子幫助在樓里拉了電線和電視線,可以看電視,知道外面發生了乜事。外孫女的房里不僅有電視機,還有影碟機、音響。我們在樓邊建了一個廁所和衝涼房,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。每天,我和老伴喜歡在自家果園里鋤鋤草挖挖地,打理果樹,種點菜;或者與村里的老人在村口的樹下聊聊天,非常開心。
要我們住到集市的洋樓里去,會感到很不舒服。還是碉樓好。
周齊佑老人對碉樓的那份質樸的情感,表達出他對自己生活的歷史、生活的習慣和周圍的人文環境的深深眷戀和堅守,他不排斥新的物質生活形式,但是不希望寧靜的生活改變軌跡。(中國網)
站在碉樓之頂遠眺。
碉樓用作防盜的槍眼。
務時書室。
碉樓內還是彩色的天花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